艷陽高照,碧空如洗,明明天空湛藍,為何多地出現污染天氣?
看看下面這幅中部某市2018年空氣質量日歷圖就明白了,進入夏季后,臭氧會成為影響優(yōu)良天率的罪魁禍首。
夏秋臭氧濃度屢屢超標
隨著氣溫攀升,全國各地陸續(xù)入夏。艷陽高照,碧空如洗,也讓人心生欣喜,霧霾終于遠去,能夠享受藍天白云了。
其實不然,根據監(jiān)測數據顯示,近幾日多地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為臭氧。顯然,顆粒物和臭氧這對影響空氣質量的罪魁禍首再次上演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戲碼。
2019.05.23 O3小時濃度分布圖
臭氧是我國評價空氣質量指數的六項指標之一,由于臭氧超標,往往會出現藍盈盈的“假藍天”,可以說臭氧是藍天下的污染。
下圖是華北某城市5月份空氣質量情況,截至29日,O3為主要污染物的天數有22天,其中12天空氣質量為輕度污染或中度污染。
華北某城市5月份空氣質量日歷
在天為佛,在地成魔
臭氧“在天為佛,在地成魔”,它本身并不是“污染”,距離地球表面10千米—50千米的臭氧層是我們的保護傘,阻擋紫外線射向地球,對地球生物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而近地面臭氧一旦超標,則會成為無形殺手,危害人體健康。
作為二次污染物,臭氧的形成原因已經非常明確,即氮氧化物(NOx)與揮發(fā)性有機物(VOCs)在高溫和強光條件下,發(fā)生光化學反應,從而形成臭氧。越是光照強、溫度高,越容易出現臭氧污染,所以晴空萬里并不等于空氣質量就一定好。
揪出“隱形殺手”
臭氧濃度的分布因時間、地域、空間等存在較大的差異,對于臭氧的探測,不僅需要及時關注地面的濃度變化,更需要探測更大范圍內臭氧的空間變化情況,窺得其全貌方能對其產生和消散進行科學研究、有效防治。
大氣臭氧探測激光雷達具有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強、時間分辨率高、探測盲區(qū)低等優(yōu)勢,能夠實時、精確地勾勒出不同高度的臭氧濃度變化特征,揪出“隱形殺手”,為臭氧污染防治提供數據信息和科技支撐,減輕臭氧傷害。
大氣臭氧探測激光雷達
綜合分析垂直觀測結果和近地面臭氧監(jiān)測數據,分析臭氧形成機制,確定臭氧污染來源;
掌握臭氧污染的變化規(guī)律及時空變化特征,分析污染過程、研究污染特征;
分析臭氧時空分布信息,為開展光化學煙霧和細粒子生成機理研究提供數據基礎;
獲取臭氧垂直分布及邊界層等大氣參數信息,構建預警預報體系。
經典應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