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泵配管的 6 條基本規(guī)則
除了在安裝、運行和維護手冊(EOMM)中可能找到的(少量)內容之外,有關此主題的知識和資源極為有限。但只要遵循以下 6 條簡單規(guī)則,就能避免泵零部件過早失效以及相關的泵管路隱患。
1. 保持吸入管路盡可能短
在泵吸入管口和吸入管路中的任何障礙物之間留出相當于5至10倍管徑的直管段長度。注:障礙物包括閥門、彎頭、三通等。
保持較短的泵吸入管路可確保入口壓降盡可能低。直管段可使泵入口處整個管徑內的流速均勻。兩者對于實現最佳吸入效果都很重要。
2. 吸入側的管路直徑應 ≥ 泵入口尺寸
管路尺寸是成本與摩擦損失之間的平衡。較大的管路直徑成本更高,而較小的管路直徑對系統(tǒng)造成的摩擦損失更大。就直徑而言,出口管路的直徑通常應與泵上的出口法蘭相匹配,但也可以大一些,以減少摩擦損失并降低系統(tǒng)壓力。在吸入側,直徑可以相同,但工程師通常會選擇大一到兩檔尺寸,因此需要偏心異徑管。如果液體粘度大于水,通常會選擇吸入側較大的吸入管路。這也有助于形成均勻的流向泵的液流,避免汽蝕。
3. 在吸入側使用偏心異徑管
當需要進行管道尺寸轉換時,可考慮在泵的吸入側使用偏心異徑管。當流體來自泵下方時,異徑管將采取頂平安裝。如果流體來自泵上方,則異徑管采取底平安裝。這種設計的目的是防止在泵吸入側形成氣囊。
4. 消除安裝在泵入口管口及附近的彎頭
在泵入口和彎頭之間安裝5 到10倍管徑的直管段。這有助于消除泵葉輪的“側向負荷”,并產生均勻的泵軸向軸承負荷。
5. 消除吸入管路中空氣滯留的可能性
1)在供液罐中保持足夠的液位,以防止形成渦流和空氣夾帶。
2)避免在吸入管路中形成可能夾帶空氣的高腔
3)在吸入真空條件下,保持所有管路和接頭連接處的密封,防止空氣進入泵內。
6. 確保管路布置不會對泵殼體造成壓力
不得將泵作為吸入或排出管路的支撐。管路系統(tǒng)對泵殼體造成的任何應力都會大大降低泵的使用壽命和性能。
請記住,提高泵的性能有助于彌補泵出口側的管路布置不當。然而,吸入側的問題可能是重復性故障的根源,如果不加以適當解決,可能會導致多年的問題。吸入側管路問題是造成大多數泵故障的原因。
管路設計是一個基本原則經常被忽視的領域,其結果是振動增加、密封和軸承過早失效。長期以來,配管不正確一直被認為是導致這些故障的原因之一,因為還有許多其它原因也會導致設備故障。許多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可能會說,管路不正確的泵仍能正常運行。這種說法雖然有道理,但并不能說明有問題的配管做法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