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份,國內鋼材現貨價格觸底反彈,形成明顯的“V”型走勢,與此同時,鋼材需求較為疲弱,社會庫存連續(xù)攀升,高庫存壓制了鋼價反彈的腳步。那么,進入3月份,“兩會”召開之際,鋼價又將會何去何從?下面我們做具體分析。
一、歷年“兩會”前后鋼價走勢
表:“兩會”前后北京高線價格走勢
兩會起止時間 |
3.1鋼價 |
“兩會”開始時鋼價 |
“兩會”前漲幅 |
“兩會”結束時鋼價 |
“兩會”期間漲幅 |
“兩會”結束后10天鋼價 |
“兩會”后漲幅 |
2002.3.3-3.15 |
2220 |
2220 |
0 |
2220 |
0 |
2220 |
0 |
2003.3.3-3.18 |
2650 |
2710 |
60 |
2640 |
-70 |
2600 |
-40 |
2004.3.3-3.14 |
3980 |
4000 |
20 |
3940 |
-60 |
3860 |
-80 |
2005.3.3-3.14 |
3580 |
3580 |
0 |
3800 |
220 |
3740 |
-60 |
2006.3.3-3.14 |
2980 |
2990 |
10 |
3010 |
20 |
3010 |
0 |
2007.3.3-3.15 |
3390 |
3400 |
10 |
3380 |
-20 |
3350 |
-30 |
2008.3.3-3.15 |
4950 |
4950 |
0 |
5000 |
50 |
5000 |
0 |
2009.3.3-3.13 |
3430 |
3380 |
-50 |
3200 |
-180 |
3210 |
10 |
2010.3.3-3.13 |
3830 |
3830 |
0 |
4030 |
200 |
4440 |
410 |
2011.3.3-3.14 |
4810 |
4770 |
-40 |
4730 |
-40 |
4740 |
10 |
2012 |
4210 |
|
? |
|
|
|
? |
注:2002年數據采用上海高線價格為參考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
1、從歷年“兩會”前后近一個月鋼價表現來看,2005年、2009年和2010年鋼價波動十分劇烈,其他年份鋼價波幅相對較小。
2、從“兩會”期間鋼價走勢來看,上漲(包括平穩(wěn))概率與下跌概率各為50%,但波動幅度在70元以下概率達到70%。
3、 “兩會”結束,僅在2010年鋼價出現瘋狂上漲,漲幅達410元/噸。其余年份波幅均在80元以內。從漲跌概率來說,有三年出現上漲,四年出現下跌,有三年出現零增幅。
二、鋼價“兩會特征”之原因分析
對于過去十年“兩會”前后鋼價走勢的分析,我們發(fā)現兩個明顯的規(guī)律:一是除2005年、2009年和2010年外,鋼材現貨市場價格波動均在百元之內,未出現大漲大跌。其次,無論是“兩會”前后還是會議期間,鋼價出現漲或跌的可能性如拋硬幣一樣,并沒有可以遵循的軌跡可言。這說明, “兩會”并不是決定鋼價上行或下跌的重要變量,只能說“兩會”可能是影響鋼價波幅的一個因素。
鑒于此,我們做如下思考:為何2005年、2009年和2010年這三年鋼價會一反常態(tài)劇烈波動,其背后的推手是什么?為什么“兩會”前后其他年份鋼價的波動幅度相對較為溫和?
我們總是相信歷史是重演的,并且基于這一理論而做后期的分析預測。但是歷史規(guī)律的研究往往需要先對行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的異同作出分析判斷。
回顧歷史,過去十年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fā)前,GDP增速持續(xù)攀升,最高達到14.2%。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GDP增速連續(xù)六年首次跌破10%,2009年再創(chuàng)新低至9.21%。為有效應對金融危機可能帶來的經濟全面下滑,中央四萬億投資計劃出臺。這四萬億投資對經濟刺激作用非常顯著,2010年GDP增速達到10.33%。四萬億投資也挽救了整個鋼鐵行業(yè)全面虧損的態(tài)勢。但2011年經濟增速再次出現放緩跡象。從整個社會通脹來看,CPI同比增速在2007年、2008年以及2010年下半年開始持續(xù)高位,并一直持續(xù)2011年全年。CPI的同比增速在2008年2月份達到頂峰。
我們再來看下為應對經濟增速下行勢頭和高企的通脹,央行所采取的應對策略。從貨幣政策角度來看,2007年之前貨幣政策較為穩(wěn)健。2007年通脹壓力陡增,央行開始緊縮銀根,一年內連續(xù)6次加息、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后,存準率和利率的組合拳再次出擊,不同的是,這一年央行多次向市場釋放流動性。時隔一年,2010年央行貨幣政策再次趨于緊縮。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宏觀經濟運行幾個關鍵的時間點:2007年(通脹抬頭、央行緊縮貨幣)、2008年(經濟增速下滑、金融危機爆發(fā))、2009年(GDP增速創(chuàng)新低、四萬億投資計劃實施)、2010年(經濟形勢好轉、高通脹、貨幣政策再次趨緊)。其余年份,經濟運行較為平穩(wěn)、物價波動在合理范圍內。
通過分析,2010年3月份“兩會”召開的背景是經濟增速勢頭良好及高通脹。但在鐵礦石方面變數較大,3月2日必和必拓已經單方面通知我國一些鋼廠要求將長協(xié)礦臨時結算價提高40%。3月4日,力拓提出鐵礦石當年長協(xié)礦價格比上年高出50%的要求,而淡水河谷則要求在當年現貨價和上年長協(xié)價的差價基礎上再漲價50%的要求。礦價的大幅上漲無疑使得鋼企的生產成本急劇攀升。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什么“兩會”召開前鋼價并未大幅上漲,而會議期間及會后鋼價分別飆升200元和410元。
同樣的事情在2005年也曾上演過,雖然2005年經濟環(huán)境較為穩(wěn)定,但在2月下旬,鋼鐵行業(yè)被迫接受三大礦上提出的鐵礦石價格提升71.5%的要求。3月份國內鋼價應聲上漲,“兩會”期間就上漲了220元。與這兩年不同的是,2009年“兩會”前后造成鋼價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鐵礦石,而是金融危機爆發(fā)對實體經濟形成較大的沖擊,導致包括鋼鐵行業(yè)在內的制造業(yè)快速走向滑坡。
剔除2005年、2009年和2010年“兩會”前后鋼價數據外,我們發(fā)現,其他年份鋼價在這段時間內波動并不劇烈。其主要原因在于,3月份天氣轉暖,房地產項目陸續(xù)開工,鋼鐵需求也逐步復蘇,拉動鋼價上行。但另一方面,春節(jié)前貿易商傳統(tǒng)囤貨需求,使得鋼材市場庫存持續(xù)攀升,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達到全年庫存頂峰。高企的庫存壓制鋼價上漲的高度。高庫存與需求回暖博弈的結果,最終使得3月份鋼價走勢相對平穩(wěn)。 當然“兩會”召開期間,市場往往營造出一種相對穩(wěn)定、和諧、良好的氛圍,而在某中程度上管理層似乎也刻意地塑造這樣的良好局面。
三、從“兩會”看鋼價走勢
2012年一季度經濟形勢仍將嚴峻,但2月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51.0%,比上月小幅提升0.5個百分點,連續(xù)三個月位于50%擴張與收縮的臨界點以上,PM I的持續(xù)回升說明中國的制造業(yè)已經處于擴張階段,這將幫助經濟逐步探底回升,經濟出現硬著陸風險不大。從貨幣政策來看,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2年2月24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首次下調存準率,再次釋放貨幣政策寬松信號。有專家預測,存款準備金率未來還將有2-3次下調。
鐵礦石方面,我們認為目前鐵礦石價格已經處于相對高位,短期內鐵礦石價格出現諸如2005年和2009年那樣大幅提價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判斷,今年“兩會”前后市場將遵循以往規(guī)律,不會出現劇烈波動,波幅在70元之內的概率較大。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