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圓明園管理處啟動了“修復1860”第三期文物修復工作,從科學性與永久性出發(fā),將傳統(tǒng)工藝和先進科技相結合,對西洋樓遺址出土的西洋紋飾琉璃構件等文物進行修復。
文物是歷史留給我們的瑰寶,而文物保護既是一個守護人類精神財富的過程,也是一個幫助我們更好的去了解歷史、以史為鏡的契機。在文物保護的眾多環(huán)節(jié)中,文物修復又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課題。一方面,文物本身往往經歷過歲月的沖刷,想要修復文物,本身需要對文物的背景、文物設計到的生產工藝、文物的材料、文物的藝術風格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而這個過程可想而知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文物的修補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經歷去平衡現(xiàn)代技術與傳統(tǒng)工藝之間的協(xié)調,修復的過程不能破壞文物本身的歷史價值,但又要確保修復后的文物質量足夠可靠,整個過程少有不慎就可能釀成“文物仿古”的慘劇。
也這是因為這兩方面的原因,文物修復的過程實際上更像是一個一邊研究歷史、檢測分析文物,一邊還原文物樣貌的過程了。而且從小編通過查閱資料與觀看紀錄片了解到的知識來看,由于類型不同產生的問題也會不同,因此實際在修復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物品的種類的附加情況。像是服裝類文物與瓷器、壁畫、雕像等,修復的過程就有明顯的差別,簡單的說,就是要對存在損壞的文物“對癥下藥”。
而想要“對癥下藥”,科學儀器自然少不了,像三維視頻顯微鏡、X熒光光譜、X射線粉末衍射儀、激光拉曼光譜儀等都是文物修復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儀器。而這些儀器本身的功能性也不同。
例如在服裝類文物的修復過程中,去霉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文物本身歷史悠久,并且十分脆弱,因此一般的除霉方法并不適用,需要對霉菌種類進行分析在根據(jù)其結果進行分析。但與此同時,傳統(tǒng)的切片分析等操作又沒有辦法在文物上使用,這時候,三維視頻顯微鏡就起到作用了。三維視頻顯微鏡可以在不破壞樣品的情況下,360度無死角觀察樣品,并且可以通過放大三維視頻觀察樣品的細節(jié)。因此,借助它便可以較為方便的辨別出服裝類文物上霉菌的類型,協(xié)助后續(xù)配置對應處理液及保護液的過程。
再比如高溫釉瓷的修復前,需要對釉瓷釉燒溫度進行分析,而這個時候,激光拉曼光譜儀便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作為一種振動光譜技術,激光拉曼光譜儀還可以用于分析玉璧、壁畫上顏料礦物的組成,對于文物的補色修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事實上,如今的文物修復已經是一項備受重視的課題,并且隨著文物修復、古建筑修建等題材的紀錄片相繼播出并引發(fā)熱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起這個話題,原本冷門的專業(yè)也逐漸開始有了新鮮的血液。而文物修復本身也是一個持續(xù)進行的過程,隨著人類對歷史的不斷升入,考古學的不斷發(fā)展,需要修復、保護的文物也會不斷增加。也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修復保護文物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