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需不需要5G”到“5G到底有多快”,關于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從未停止。如今,這項技術即將正式進入我們的生活,其背后承載著驕傲卻也伴隨著無法規(guī)避的適用性問題。近日,一條關于“190元5G套餐”的話題引發(fā)了大家的討論,盡管有的人表示可以理解,但是大部分人還是表示這個價格過于高昂,難以接受并且更愿意繼續(xù)使用4G套餐,甚至還有部分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自己的4G套餐開始出現(xiàn)信號不穩(wěn)定以及限速的情況,認為這與運營商屆時推廣5G有所關聯(lián)。
盡管,我們無法由此判斷5G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如何,但是這一現(xiàn)象卻從側面反映出了一個問題——技術成本是新技術投入使用前難以規(guī)避的話題。如何權衡利益與利民之間的平衡成為了高成本、高投入、高收費科研技術所要面臨的直接問題。
首先,不得不承認的是,對于科研來說,時間投入與經(jīng)濟成本是不能忽略不計的。即便是在國家全力支持高校等領域重點實驗室建設的今天,科研人員在科研項目中投入的心血都不可估量,甚至可以說,像愛迪生那樣經(jīng)歷過99次失敗才成功的科學家如今依舊普遍存在。但是,這是不是說投入了那么多,結果本身的價值就很高的呢?顯然不是。
當然,我們不能完全否認投入的心血對于最后科研成果價值的影響,可是,決定科研價值的因素有許多,除了成本,更重要的一點是這項技術的開發(fā)價值,而這一點就包括成果中蘊含的技術水平,以及或是對于生活,或是對于科研探索,這項技術存在的價值。
而價值二字卻也恰恰成為破壞利益與利民之間的關鍵。
對于大眾來說,好不好用、實不實用是評價一個產品價值的標準,價格實惠與否同樣也是,盡管對于一些生活必需品來說,價格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退而求其次的情況仍然普遍存在。一項新技術進入居民生活,如果面向的是大眾市場,那么就應該做好最壞的兩個打算——實用效果很誘人,但是價格超出居民能承受的心理價位失去市場;價格低廉親民,但是實際使用效果不佳,居民更愿意選擇已經(jīng)習慣的產品。這也是為什么大家之前再夸5G快到“離譜”,現(xiàn)在卻表示寧愿繼續(xù)用4G的原因。
那么是不是可以通過降低價格來吸引消費者呢?這又是前面提到的另一個情況——對于科研學者來說,他們前期的投入實在太巨大,科研人員不是慈善家,如果一開始就采取低價利民的模式,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意志的消磨,并不利于激勵科研的后續(xù)發(fā)展。
那么是不是說“三高”科研成果就無法規(guī)避利民與利己之間的矛盾了呢?這時候可能就需要第三方的加入了,比如眾籌、政府投資。一般來說如果第三方能在前期提供足夠的支持,那么在后期定價的時候,就可以確?;纠娴耐瑫r為群眾提供盡可能實惠的價格。當然這背后可能還會牽涉到第三方利益。除此之外,另一種模式就是走“從實驗室到百姓”的發(fā)展道路,先將技術運用在國家建設、實驗室科研等公用領域,待到成本、前期投入涉及的那部分定價可以降低之后,在逐漸轉為民用技術。
編輯點評:5G高昂的費用,體現(xiàn)出的是一項科技在投入使用的前期成本與利民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要讓科技走向尋常百姓家,必然要經(jīng)過一段比較漫長的時間,這其中包含的是費用的適當下調以及消費者對其的適應。
原標題:為民還是利己 淺談“三高”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