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生物研究所在活細胞超分辨率顯微技術研究獲進展

作者: 2017年01月05日 來源:化工儀器在線 瀏覽量:
字號:T | T
2016年12月31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平勇課題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張法課題組以及美國科學院院士HHMI研究員JenniferLippincott-Schwartz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Research)在線發(fā)表了題為Live-cell

  2016年12月31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平勇課題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張法課題組以及美國科學院院士HHMI研究員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線發(fā)表了題為Live-cell single molecule-guided Bayesian localization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的文章,介紹了一種新型活細胞超分辨率顯微技術及其獨特優(yōu)勢。

 SIMBA對于固定細胞actin和活細胞CLC重構結果展示  
  超分辨率熒光顯微技術由于打破了傳統(tǒng)光學衍射的限制,使得人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細胞生物學,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但是由于設備和時空分辨率的影響,活細胞超分辨率技術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近年來,貝葉斯定位顯微技術(Bayesian analysis of the blinking and bleaching,3B)利用熒光蛋白漂白和閃爍的特性,通過分析整個圖像序列的變化得到熒光蛋白的概率分布圖,該方法用簡單的光學設備就能實現(xiàn)活細胞動態(tài)結構的超分辨率成像,成為活細胞超分辨率成像的重要工具之一。作為細胞成像新的重要工具,它仍然有三個關鍵的問題沒有解決:1)在精度方面,存在嚴重的結構缺失,定位精度不高;2)在速度方面,該方法極其耗時,為了得到1.5μm的超分辨率結構,大約需要6小時,并且隨著圖像尺寸的增加,計算時間急劇增長;3)在分析尺度方面,由于速度的限制,該方法很難獲得全細胞大尺度長時間的動態(tài)變化。針對以上問題,實驗人員通過將單分子定位和貝葉斯技術相結合,開發(fā)了一種新型活細胞超分辨率顯微技術(single molecule guided Bayesian localization microscopy,SIMBA),該技術有以下優(yōu)點:1)適用范圍廣,不需要任何額外的硬件設備,就能與主流TIRFM、PALM、STROM和light-sheet顯微鏡相結合,便于推廣和使用;2)時空分辨率高,減少了結構偽跡的同時實現(xiàn)了50nm的空間分辨率和0.5-2s的時間分辨率;3)運行速度快,相比3B,加速比超過100倍,并且隨著圖像尺度的增大,加速效果更加明顯;4)分析尺度大,實現(xiàn)了全細胞大尺度長時間動態(tài)變化分析。
 活細胞超分辨率顯微技術是當前研究的熱點,開發(fā)新型活細胞超分辨率成像探針和新方法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徐平勇課題組的重要研究方向。徐平勇、張法、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為本文的通訊作者;徐帆、張名姝為共同第一作者。該工作受到國家“973”計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基金先導項目等的資助,并申請專利“一種貝葉斯顯微成像方法”。

全球化工設備網(wǎng)(http://www.bhmbl.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wǎng)!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fā)布,本網(wǎng)發(fā)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wǎng)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