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wǎng)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時隔七年 美歐再對中國原材料出口管理發(fā)難

作者: 2016年07月22日 來源:中華機械網(wǎng) 瀏覽量:
字號:T | T
美歐再度聯(lián)手對中國原材料出口管理發(fā)難。19日,歐盟向世貿組織(WTO)就中國未撤銷銻、鈷、銅、石墨、鉛、鎂、滑石、鉻、銦、鉭和錫等11種原材料的出口關稅、出口配額及相關管理措施,提起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

        美歐再度聯(lián)手對中國原材料出口管理發(fā)難。

        19日,歐盟向世貿組織(WTO)就中國未撤銷銻、鈷、銅、石墨、鉛、鎂、滑石、鉻、銦、鉭和錫等11種原材料的出口關稅、出口配額及相關管理措施,提起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而在6天前的13日,美國同樣就銻、鈷、銅、石墨、鉛、鎂、滑石、鉭和錫等九種原材料的出口關稅措施,向WTO提起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

        歐盟及美國指稱,我國對上述原材料產品施加的出口管理措施與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所做出的承諾不符。

        7月14日和19日,中國商務部分別就美國和歐盟向WTO提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作出回應。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表示,中方一貫尊重世貿規(guī)則,中方對相關原材料的出口關稅管理措施,是出于保護資源和環(huán)境的需要,是強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綜合措施的組成部分,符合世貿組織規(guī)則。

        兩度“對簿公堂”

        中國與美歐在原材料出口問題上的矛盾由來已久,美歐聯(lián)手對中國部分原材料的出口管理措施訴諸WTO也并非首次。

        2009年6月,美歐聯(lián)合要求與中國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展開磋商,稱中國對鋁土、焦炭、氟石、鎂、錳、金屬硅、碳化硅、黃磷和鋅等共9種原材料采取了出口配額、出口稅和其他數(shù)量、價格控制措施,違反了中國當年的入世承諾。隨后,墨西哥也向WTO提起類似的磋商請求。最終,WTO 于2012年1月30日發(fā)布針對此案的終裁報告稱,中國限制9種原材料出口的措施不符合WTO規(guī)則和中國的入世承諾。

        第二起訴訟案件是曾轟動一時的“稀土出口受限案”。2012年6月,美、歐、日聯(lián)合就中國稀土、鎢、鉬三種原材料的出口管理措施,向WTO爭端解決機構提起訴訟,稱中國對上述三品種采取出口配額、出口關稅、價格及數(shù)量控制,違反中國的入世承諾。2014年8月,WTO最終公布中方敗訴。

        應訴中,中方曾以GATT第20條申請豁免,但是最終未被認可?!癎ATT第20條的意思大概是,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環(huán)境,那么可以不遵守WTO規(guī)則。但是他們最后證明,這不是為了保護環(huán)境所必需的政策。雖然也承認我們這樣可以保護環(huán)境,但是,他們認為可以用其他不影響貿易的方式保護環(huán)境,所以并不是必須的措施。” 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說。

        這次結果難樂觀

        鑒于中國已有過兩次在同樣性質案件上的敗訴經(jīng)歷,業(yè)內預期此次也不樂觀。

        在屠新泉看來,因為“出口限制案”都是一個性質,所以這次輸?shù)目赡苄砸草^大。而資深國際貿易律師杭國良告訴記者,這次應訴很可能像前兩次一樣,難以勝訴。

        屠新泉告訴記者,美國、歐盟此次提起訴訟很可能出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上的意圖。通過對中國表現(xiàn)強硬,美政府為民主黨的貿易政策拉選票,二是在當前世界經(jīng)濟、貿易形勢低迷的環(huán)境下,美歐的一些行業(yè)、企業(yè)可能也提了一些意見。

        “如果這些原材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那為什么不在上次(2009年時)一起告?從經(jīng)濟角度看,上次一起訴訟也更合算。雖然美國民主黨政府與中國的貿易關系總體不錯,但是,對中國貿易行為采取措施也是他們長期的標榜。”屠新泉說。

        應訴期至少2年

        杭國良律師對記者說,整個應訴過程應該在2-3年,不會少于2年。如果最終敗訴,那么中國就需要按照WTO的裁定取消相關的出口限制措施。

        屠新泉判斷,如果最終這些原材料的出口關稅取消,又由于我國企業(yè)在國際市場上還并不掌握這些原材料的定價權,因此,出口價格將會下降,相關企業(yè)、行業(yè)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負面影響。

        業(yè)內專家表示,類似情況下,其他國家一般會搞卡特爾(注:由一系列生產類似產品的企業(yè)組成的聯(lián)盟,通過某些協(xié)議或規(guī)定來控制該產品的產量和價格),比如歐佩克組織。但是,中國企業(yè)自己之間競爭太厲害,導致了低價和在國際上沒有自己的定價權。這也是政府下一步應去引導的,也只有在此基礎上的資源型原材料的“出口管理”才能真正保護環(huán)境和生態(tài)。

(來源:全球五金網(wǎng))
全球化工設備網(wǎng)(http://bhmbl.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wǎng)!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fā)布,本網(wǎng)發(fā)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wǎng)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86-571-88970062